从惰总的打法,看google ads的起量逻辑
最近看了惰总的那篇文章,讲的是 PPLX 项目广告的投放技巧。看完之后,我觉得他那套方法其实放到我自己的 google ads 上,也完全能用。核心逻辑很简单:不是玄学,而是标准化执行。 他的方法我概括为三步:第一,内容展示要全开,广泛匹配、自动优化、推荐出价,全线打开。第二,价格按谷歌推荐价走,不吝啬。你要的是启动速度,而不是省那点预算。第三,快速验证半小时结果:要么被拒,要么开始跑。只要能跑,系统就会自动帮你优化,后期点击单价自然会降。 说白了,这就是标准的大Aff起量逻辑。你一开始烧数据,谷歌才有足够的样本去判断人群;等到模型成型后,系统自己会帮你降本提效。相反,如果一开始就缩手缩脚、怕花钱、怕跑歪,广告永远上不去。 放到我的google ads上,其实也一样。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策略,而是出在心态。我们太习惯“稳”,怕花钱,怕被拒,怕封号,最后连系统都没给我们机会去证明。 惰总这篇文章让我重新理解了“高富帅投法”的真正意义——不是拼钱,而是拼决心。预算只是手段,执行才是核心。烧得起、扛得住、调得快,广告自然能起量。 以后我也打算在自己的投放里,更多地参考这种节奏。该烧的烧,该试的试。毕竟在google ads这条路上,最贵的不是预算,而是犹豫。






